慢病起病时间长,通常需要长期用药,包含范围广,包括心血管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约1030万,其中超过80%死于慢病,GDP的8.4%用于慢病,慢病管理任重道远。鉴于此,浙江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浙江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指控中心、浙江省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浙江医师协会临床药师专家委员会主办的“2020年浙江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分论坛四—“慢病患者的精准治疗、风险管理管理论坛”于2020年7月11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戴海斌博士、教授、主任药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戴幼琴主任药师;宁波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兼GCP机构办主任徐萍主任药师作为主持人。并邀请美国西新英格兰大学药学与健康科学学院临床药学副教授并兼任国际药学项目主任孙树森教授等8位专家就慢病管理、慢病精准药学监护、老年慢病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蒋磊博士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药物现状以及发病机制,引出低剂量雷公藤甲素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可能性,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其潜在的治疗价值,为雷公藤甲素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提供治疗新思路。
美国西新英格兰大学药学与健康科学学院临床药学副教授并兼任国际药学项目主任孙树森教授通过对美国药学监护的组成,药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对慢病管理的关注点,如何对慢病用药进行药学监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详尽的介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邱峰主任从人体成分开始,对肌肉减少症从病原学到治疗学,特别是营养的调整进行了独到的讲解和分享。
和睦家医疗总药师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张海莲博士分享了“老年慢病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从老年人的机体特征、药代动力学特征到老年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类型,并详细介绍了《中国老年人PIM判断标准(2017)》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和睦家医疗的一项研究结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博士、硕生士导师内分泌科副主任沈建国主任医师从医师角度作了“更高质量的血糖管理及糖尿病治疗的药物经济学”的分享,对各胰岛素注射剂在糖尿病中的使用进行了专业的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育文副主任药师,也是美国药物治疗管理(MTM)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本次论坛她从慢病概念到MTM、SOAP介绍娓娓道来,并以其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案例为例,对SOAP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讲解。
台州市中心医院徐姗姗副主任药师,通过工作中的实例对慢病药学门诊、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药物治疗方案优化、癌痛患者全程化管理进行了讲解,并得出结论通过慢病管理可提升患者对健康只是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改善疾病转归,延缓慢病进程。
金华市中心医院叶芳副主任药师分享了“一位药师的慢病随想”:通过“关注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审核流程对慢病患者潜在的隐形风险”、“关注慢病患者围手术期用药管理”、“疑难杂症”、“慢病宣教”等四方面以举例的形式对工作中的体会随想进行了分享。
慢病学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