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80多家公司和40多个研究机构正在从事天然药物的新药开发。对于目前中药研发的局面业内对此的评价是: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
据透露,过去数年来外资中药企业正悄悄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国的中药市场并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内地。而进入中国医药市场的国家也不仅仅包括亚洲国家还包括美国、德国、瑞士等国。
据了解日本的中药原料75%以上来自中国,但日本的中药产品在国际中药制剂市场却占有80%的份额,其中返销中国的药品已经占到了中国医药市场的1/3以上。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在国家医药市场却仅占5%左右的份额。
目前我国每年天然植物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并以每年200-300%的速度增长。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而我国中药制剂年出口仅在1亿美元左右占其中的5%左右。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华表示,造成目前我国中药大量流失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中药产业基础研究落后技术水平低;另一方面就是中药知识产权的缺失。
据介绍,西药是从成分开始研究的所以它完全能够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保护;而中药最开始是验方这种验方在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下难以真正得到保护所以很多传统中药企业不愿申请专利。
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很难证明其疗效,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并且很多中药都是作为秘方存在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是什么却说不清楚。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中国的中药配方大量流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传统医药企业的重要难题。 “国外发达国家就是利用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我国中药知识产权其结果导致我国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和祖传秘方被外商以低价掠走。”专家表示国外企业利用中国申请专利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将产品返销中国市场或者通过侵权赔偿打垮中国企业。国外众多的医药企业就是通过无偿侵占中药方剂资源而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孙国华表示,目前我国中药界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把中药的资源优势和专利开发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