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多发性硬化优势明显
时间:2009-09-25 15:13:00
发布/来源:中国医药报
“樊大夫,您开的中药我一直在吃,您看我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什么?”在日前由北京市天坛医院举办的“百合之家”多发性硬化交流沙龙上,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向医生们轮番提问。据天坛医院中医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系副主任樊永平介绍,该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世界性难治病多发性硬化,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多发性硬化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国内外医学界倾向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但是近年来我国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首次发病年龄在60岁甚至是70岁的情况也并不罕见。多发性硬化具有空间多发的特点,即发病部位多,个体临床表现因不同患者受累及的部位不同而复杂多变。由于该病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用昂贵等特点,给家庭及社会均带来极大负担。
据樊永平介绍,天坛医院以中医药对多发性硬化进行干预的临床实践已开展多年。7年前一位叫艾伦的加拿大多发性硬化患者辗转至天坛医院求医,明确表示要接受中医治疗。经过近40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艾伦的病情明显好转,不听使唤的下肢可以慢慢抬起。一时间,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在此后,天坛医院中医科与神经内科充分合作,进行了多项临床研究,摸索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虽然中医学并无多发性硬化一词,但有关症状在《内经》等古籍中已有记载。樊永平等经临床研究发现,本病病因多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发病与肺、肾、肝、脾功能失调有关,核心是肾的阴阳不足或功能失调。在本病的中医分型上,樊永平等也已取得初步结论,认为本病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为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而中医药治疗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中医药能有效改善神经症状;二是中医药能有效调结免疫功能,减缓疾病进程;三是中医药适宜长期服用,鉴于西医治疗本病急性期的主要手段激素具有副作用大等问题,中医药在本病缓解期的应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樊永平指出,自20世纪3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报道我国首例多发性硬化病例以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历史不过30年,经验还很有限。但鉴于多发性硬化是世界性难治病,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失为减轻症状、控制病情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