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医学界正尝试用传统中医药治疗一种困扰人类社会的疾病——艾滋病。科研和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能有效保护和恢复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在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记者见到了21岁的艾滋病感染者龙飞(化名),他一大早就到医院艾滋病防治科来领取药品,医生拿给他的是用中草药制成的药丸和袋装汤剂。龙飞说,他去年5月份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开始时吃西药,身体还是很不舒服,后来就到这里吃中药,没什么不良反应,现在工作、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昆明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陈昕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和西医不同,医生在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后,要通过中医传统的诊脉、观色等方式,判断病人的体质,根据病人的体质开具中药处方,治疗不同的症状。从2005年建立试点起,该院已累计收治600多人。
据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探索将中医药用于艾滋病的治疗。2004年,第一个治疗艾滋病的中成药“唐草片”获得国家批准文号。2004年,我国启动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至今已有1万多人接受了治疗。目前,国家和各省(区、市)批准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和科研的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有20多种,同时初步形成了一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案。
艾滋病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确认,至今全球已有3400多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西方科学家围绕艾滋病病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西医抗病毒治疗是世界通行的艾滋病治疗方法,但也存在毒副作用大、部分药品价格昂贵等问题。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院长马克坚表示,这几年科研和临床治疗数据表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在抗病毒、恢复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有确切的效果。但现在的国际通用的治疗标准是建立在西医抗病毒治疗体系上的,要说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性,必须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体重,恢复体力,恢复劳动能力,减少感冒、发烧、皮疹等方面的症状,保证艾滋病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能力,我们将这些方面的效果量化,建立了主观指标,作为西医CD4水平标准的补充。”马克坚说,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机理很多还不清楚,需要积累更多的科研和治疗数据,现在国家已经将相关研究立项。
马克坚告诉记者,与西医针对病毒本身治疗不同,中医从人体的整体机能出发,针对病症进行治疗,中医对艾滋病人经常出现的易感冒、长期低烧、体型消瘦等症状都有治疗办法。能有效治疗这些病症,就能有效延长艾滋病患者的寿命,最终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
据马克坚介绍,来自中医药治疗试点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单纯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满1年以上的存活比例是87.46%,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则为98.29%;单纯西医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肝功能异常率为16.59%,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为11.61%;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多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远远低于单纯西医治疗。此外,单纯西医治疗5年以上耐药发生率达到50%,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发生时间有延缓的趋势。
据介绍,截至今年9月,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万例。截至2010年底,云南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8万多例,是我国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云南省有13个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单位,累计收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6000多例,约占全国试点项目治疗病例的一半。
马克坚说,我国正努力探索一条中西医结合的“中国式艾滋病治疗之路”。临床治疗和科研实践表明,西医擅长抗病毒治疗,中医药擅长保护和恢复人体免疫系统,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尽早攻克艾滋病这一世界难题。
据了解,未来5年,我国将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规模,提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效果,更充分地发挥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