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治未病”亟待加强研究和规范引导
时间:2011-10-22 18:01:53
发布/来源:中国医药报
近日,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第三次中医膏方交流会”上获悉,近年来中医膏方在我国南方地区受到热捧,江苏、上海等地膏方使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10年上海使用膏方达12.76万料,加工额已达1.2亿元。有关专家认为,膏方“治未病”亟待加强研究和规范引导。
中医膏方又称“膏滋”,属于中药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种剂型之一,是一种将多味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周端介绍,中医膏方源于中药汤剂,通过辨证与辨病的结合,膏方可随证加减处方。膏方强调个体化给药处方,单独加工制备。膏方制备是把中药、滋补品和相关食品加于一炉,按照一人一方、一人一锅制作而成。
冬令进补服膏方,原是具有鲜明江南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每年深秋、初冬,在江、浙、沪等地,延请中医专家定制膏方,以期养生健体、防病治病是一种习俗。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重视,膏方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近年来,北京、安徽、山东等多个地区也开始启动了膏方工作,膏方“治未病”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目前,中医膏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南京中医院教授虞鹤鸣说,“目前一些开方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培训不到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膏方质量,给中医膏方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对于膏方的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惟一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表示,膏方理论与实践在“治未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未来要全面开展膏方发展战略研究,引领膏方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开展膏方“治未病”技术方法的规范研究,把握膏方“治未病”技术的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开展膏方临床应用规范研究,形成膏方的临床应用路径,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膏方。
会上专家表示,应明确膏方作为中医一个学科分支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原材料标准、加工生产标准等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提高膏方的科学内涵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