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常见中医证候类型
时间:2010-09-01 08:53:04
发布/来源:中国医药报
在近年来流感多发且西医无特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中医药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临床和研究工作。近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的李素云、李亚等人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明确,流感中医常见证候类型为风寒证、风热证、热毒闭肺证、肺胃热盛证、痰热壅肺证、表寒里热证等,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流感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了参考。
证候规范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核心,本研究基于流行性感冒的文献资料,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流感中医证候及其主要临床症状特征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共收集到合格文献54篇111条目,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风热证(24.32%)、热毒闭肺证(13.51%)、痰热壅肺证(12.61%)、肺胃热盛证(11.71%)、正虚邪恋证(10.81%)、表寒里热证(7.21%)、风寒证(6.31%)和热陷心包证(3.60%),以及其他类型(9.92%)。
流感属中医的“时行感冒”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流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由于缺乏客观、统一的中医辨证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特别是有关流感的临床证候分类方法不一、名称繁多,亟待进行规范。文献研究是中医证候研究的基础,从文献中挖掘证候信息,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流感证候研究提供依据。
据介绍,本研究所收集文献中原有53个不同命名的证候,整理后归为8个:风热证、热毒闭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胃热盛证、正虚邪恋证、表寒里热证、风寒证和热陷心包证。从证型分布情况看,实证居多,虚证较少。但研究人员也指出,由于纳入的文献量较少,文献质量不高,如正虚邪恋证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夹湿、夹暑、夹寒、夹毒等复杂情况,以及下焦湿热、暑热犯肺、邪入少阳、太少两感等证报道较少,未能归纳出其临床特征,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