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原料基地GAP管理
时间:2010-07-22 10:15:54
发布/来源:中国医药报
在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中药汤剂是一支奇葩,但中药汤剂煎熬的麻烦常常使患者感到无奈。用现代化设备、工艺对符合炮制规范的饮片进行提取、浓缩、干燥而制成的中药浓缩颗粒,改变了传统中药煎熬方式中存在的时间、水量、火候、质量无法监控的弊病,是一种更加方便患者服用的中药新型饮片。作为饮片改革试点单位,如何使传统中药饮片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天江药业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以生产过程GMP管理为基础,辐射至原料基地GAP管理、产品临床GCP管理,形成了从种子至药品的严密质量管理体系。
传统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准则是“道地”,数千年的临床验证证实了这一准则的科学性。“道地”要求药材必须是产自某个特定区域。中医处方中黄连写成“川连”、“雅连”,细辛写成“辽细辛”,薄荷写成“苏薄荷”等等,就是强调黄连产地为四川、雅安,细辛产地为辽宁,薄荷产地为江苏。
因此,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原料的采购中,所有的品种均是以道地药材原产地出品为准则,确保药材的道地性,从而控制药材质量。如浙八味(白术、菊花、玄胡、大贝母、玄参、白芍、温玉金、麦冬)在浙江采购;四大怀药(地黄、山药、牛膝、菊花)在河南采购;银花、全蝎在山东采购;川芎、黄柏、杜仲等在四川采购。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 也有少数不采用道地药材的品种。如大黄,原产地在四川,而企业选择的标准产地在甘肃。其依据为有效成分含量高,临床清热泻下作用强。经检测,甘肃产的唐古特大黄的大黄酚与大黄素的总含量高于原产地1.5%。目前,公司每个品种都已经确定了原料药材的生长区域,强调药材的道地性。
植物药基源确认是走向标准化的必由之路与重要环节。有关企业在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过程中,将中药材产地作为药品生产的第一车间,研究制订中药材内控质量标准,通过对多来源、多产地的药材质量的比较研究,固定药材的基源、产地、规格等级,稳定了中药材采购基地,确保原料质量的稳定;在张家港、宜兴等多个地区建立GAP药材种植基地6000余亩;对本基地不能提供的品种,则派员深入药材地道产地,收购符合GAP标准的药材。所有购进的药材原料首先要严格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其次还要符合公司内部的中药材内控质量标准,在药材原料质量管理上做到了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