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话: 0571-87234469
  • 传 真: 0571-87245803
  • 电 邮: zjyyyx2007@163.com
  • 邮 编: 310003
  • 地 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路96号绿地中央广场11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2009年中药想象
时间:2009-01-16 13:44:54        发布/来源:


 

2009年中药想象

2009-1-12


  跌宕起伏的2008年终于过去,一向发展稳定的中药行业在这一年也经历诸多波折。但展望2009年,或许这边风景独好。


  新医改催生中医药复兴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新医改依旧是包括中药子行业在内的所有医药领域未来发展最大的曙光,令人充满想象。


  而新医改特别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作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首批社区农村用药基本目录和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品种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这些都表明了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态度。在新医改等因素的推动之下,中医药走上规范和创新之路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具有品牌、产品资源优势的老字号传统中药企业以及具有研发、创新优势的现代中药领军企业将最先受益。


  此前,卫生部就明确提出“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并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而在2007年5月颁布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制定扶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快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等。在2008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再次被强调。


  政策层面的利好不断,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具有中医药基础的城市和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扶持和鼓励。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药事业将迎来复兴的巨大机遇,而不仅仅是个美妙的预言。


  中药创新战略加速实施


  中药创新氛围已然形成,在2009年,创新速度必将加快。


  随着被评价为“有望实现中药审评另成体系”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于2008年1月正式颁布,中药的发展方向与轨道已日趋明朗化,对于传统名方以及中医院长期使用的老中医验方和院内制剂的开发受到空前关注。


  而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为中医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中医药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家两个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的相继启动,为中医药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政策支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同样出现历史上最好的发展环境。随着中药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制已成为具有较强实力的中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目标。而从科研上看,中药研究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国际上化学、生物学、药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在中药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如指纹图谱、高通量筛选、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都已用于中药的基础研究或质量控制。


  而目前中医药创新发展还需要在四方面发力:基于临床实践的中医药理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蕴藏于古医籍中的中医药知识、方法、技术有待挖掘、整理、升华;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有待进一步融合;中医药诊疗技术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标准推进循序渐进


  “说不清道不明”即中药标准的缺失,一直是中药发展征程的最大障碍。而对于“体现可控性、稳定性、量化”的标准化的追求与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2007年3月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而一个月后的《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成中成药部颁标准4000个品种,完成1000种中药材和500种中药饮片的国家标准制订修订。


  在紧张编撰中的2010版药典中,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受到了重点关注,药典计划新增药材150个,修订318个。编制主要围绕药材的新增品种及老品种的增修订、多基源药材的单列、原植物拉丁学名的修订、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等开展。而标准门槛的提高,无疑有助于加速产业洗牌。


  注射剂风波何时了


  中药注射剂事件无疑是2008年中药产业所遭受的最大挫折,这场由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引发的信任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中药注射剂乃至中药产业。


  2009年将是中药注射剂能否翻身的关键一年,因为市场残酷,时间不等人。科学、客观看待中药注射剂所存在的问题,搜集真实、有效数据,寻求提高质量标准的办法,对整个产业而言,在此时都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科学规范、有实操性的再评价方案能否在2009年尽快出台,将直接影响中药注射剂的未来发展走向。而以中药注射剂为发展方向之一的中药现代化,步履将更为艰辛,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的对接依旧路茫茫。


  搏命2009,对于众多中药注射剂厂家来说,并非是危言耸听。


  出口受阻?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制造”出口全面受阻。尽管药品属于非弹性需求商品,受冲击相对较小,但出口不利影响仍然存在,只是影响相对滞后。就出口一直持续增长的中药而言,中国医保商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8月当月同比增长10.18%,9月当月同比增长12.94%。但扣除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出口实际处于下降态势。


  而这仅仅是个预兆,2009年,中药出口无疑将面临更多严峻考验,有专家如是总结: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萎缩及经营渠道中断;人民币汇率波动、标准提高导致国内外经营的风险加大;国内质检部门的严格管理导致企业出口困难;国内经营成本全面上升;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2009年中药饮片出口可能持续下降,而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应对来势汹汹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求“安然过冬”。


  饮片小包装或将全面推广


  中药饮片小包装时代将要来临!


  在几轮草案之后,《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于2008年8月公布。而在此之前,2007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在全国选取了19家中医医院开展小包装中药饮片的推广使用试点工作。应用指南的正式颁布,直接刺激了医疗机构对此的需求,四川、上海等地的中药饮片企业相继走向小包装之路。


  按照相关管理部门的设想,2009年在全国的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继中药饮片GMP之后,中药饮片小包装所带来的行业洗牌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难以适应新规则,玩不起的”只有出局。


  药材资源危机继续蔓延


  中药繁荣发展背后,药材资源危机更加凸显。这是探讨中药发展沉重而又不可回避的现实。中药可持续性发展,路在何方?


  有证券分析报告显示,药材资源危机无疑是整个行业最大的危机:各类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过度开发和摘采使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有数据统计,我国麝香资源比上世纪50年代减少了70%,冬虫夏草、川贝母、川黄连等资源被严重破环,野生甘草蕴藏量减少了80%,常用药材人参、三七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大宗中药材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中药材的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进而导致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


  如何在保护药材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序的规范发展,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必定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与隐患。



 


作者:康义瑶 来源:《医药经济报》2009年1月8日

责任编辑:樊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