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话: 0571-87234469
  • 传 真: 0571-87245803
  • 电 邮: zjyyyx2007@163.com
  • 邮 编: 310003
  • 地 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路96号绿地中央广场11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西医师使用中药 应走出辨证与配伍困局
时间:2010-02-03 15:45:32        发布/来源:中国医药报


  国内一家权威媒体曾进行过一次涉及北京市48家医疗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医疗机构中,70%以上的西医内科医生所开的处方中含有中药,现在西医医生开中成药的现象非常普遍。

  有关专家认为,西医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慎重审视病情,严格按照中药使用说明书使用,做到辨证论治,并注意中药之间,以及中药与西药之间的配伍禁忌,否则开出的中药不仅对患者的疾病治疗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有可能使病情加重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走出辨证困局


  北京市中医医院内科杨治英教授认为,西医师在使用中药时,要讲究辨证论治。临床合理地使用或联用中药制剂,对提高治疗水平,促进疾病痊愈有着重要意义,但若使用或联用不当,轻则会导致药效下降,重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灵魂,是正确应用中药的首要条件。西医师用中药也应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故而在治病过程中,也必须遵循辨证用药的原则。但西医师在临床上使用中药制剂时药不对证者屡见不鲜,这与西医医生没有经过辨证论治的相关训练直接相关。因此,如果西医医师需要使用中药的话,应进行辨证方面的学习,以便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合理使用中药。


  北京积水潭医院中药专家翟胜利介绍说,以临床上常用的六神丸为例,从组方看,对治疗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疗效甚佳,但对阴虚引起的咽喉肿痛却不理想。如果感冒引起咽喉肿痛,以六神丸联用感冒通则有可能导致急性肺水肿。


  翟胜利说,即便是使用“补药”人参,也应讲究辨证施治。中医认为一切实证、热症均忌用人参;阴虚火盛者用后常出现便秘、鼻衄;初感外邪而无虚证者服用后,则会使表邪久滞不去,加重病情,因此,一般健康状况尚好,并无虚证表现的人,就没有必要使用人参或人参制剂。


  再如常见的高血压病的治疗,西医师如确需使用或联用中药治疗时,则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可请中医师会诊,弄清患者属于哪种证型,然后对证下药,方为妥当。


  又如治疗咳嗽的蛇胆川贝散和复方川贝精等,经辨证,肺热咳嗽的痰多者可选用蛇胆川贝散;属于风寒痰喘咳嗽者,则应选用复方川贝精。而现实中这两药混用现象屡见不鲜。翟胜利特别指出,现在一些西医师开出的包含中药的处方中,治疗咳嗽药往往不分咳嗽的类型,而只是根据药名或患者要求开药。在临床中经常见到风寒咳嗽、风热咳嗽所用中药混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病因不分就乱开中药的现象,这对患者是非常不负责的。


  避开配伍禁忌


  在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上,同样有专家对西医师随意开具中药的做法提出了建议。认为西医医师开具中药之前,应详细了解所使用中药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药理特性,避免出现配伍禁忌。


  首先应避免产生物理化学配伍禁忌。许多中药的具体物质组成尚不明确,因而西医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特别注意其与所用的西药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


  如含有有机酸的六味地黄丸、山楂丸、护肝片等就不宜与复方氢氧化铝、苏打片、氨茶碱等合用,因为它们相互间可发生酸碱中和而失去药效。又如三溴合剂不宜与朱砂安神丸联用,因为朱砂中所含的硫化汞能与三溴合剂中的溴化物反应生成“溴化汞”,溴化汞能刺激胃肠道使蠕动增加,导致药源性肠炎。


  再如,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制剂(组方中含有五味子、石榴皮等),不能与胃酶合剂多酶片等合用,因其中含有蛋白质,其结构中的肽键或酰胺键与鞣质结合形成氢键缔合物,而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纳呆等症状。还有瓦楞子、牡蛎等不宜与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乳酶生、食母生、整肠生、丽珠肠乐)、抗菌药等合用,因为瓦楞子、牡蛎等会吸附上述西药制剂,而使药效降低。再有注射剂川芎嗪与维生素C混合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后,溶液中的微粒数会上升;在双黄连注射液中加入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则可出现棕黑色沉淀。


 


  其次应避免产生药理性配伍禁忌。中西药联用,两者之间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复杂的相互作用。应避免目前已知和可能产生的药理性配伍禁忌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在临床治疗时可能给患者造成的损害。


  含麻黄碱的中药(如复方川贝片、复方枇杷糖浆等)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合用,因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肌β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若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合用时,则会使强心药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等毒性反应。同时麻黄碱也具有兴奋α受体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使降压药作用减弱,甚至使血压失去控制而加重病情。病人服用地高辛时亦不宜同时服用六神丸,因六神丸中的蟾酥是固醇混合物,有20余种成分,其强心作用虽不强,但易引起心律失常,其中有效成分蟾酥精药理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末梢,并直接作用于心肌,与地高辛等洋地黄类并用可导致强心苷中毒。


  此外,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枇杷叶等)不宜长期与镇咳的西药枸橼酸喷托维林等合用,因氰苷在酸性条件下经酸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虽有镇咳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枸橼酸喷托维林可增加其抑制作用,使呼吸功能受到抑制。再如,在使用治疗甲亢的药物时,不宜使用中药海藻、昆布等及其他含碘的制剂。因为碘的存在促进了络氨酸的碘化,使体内增加甲状腺素的合成而不利于治疗。还有,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时,不宜联用含乙醇的各类中草药制剂(如藿香正气水和各种药酒),否则,将会发生“双硫仑”反应。


  专家们认为,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却是陷阱重重,西医医师在使用或联用中药时,应与药师、中药师进行沟通,咨询中药与目前患者所有化学药物联用是否会发生配伍禁忌。


  慎重对待用量和用法


  杨治英认为,中西药联用时,也要重视中药的剂量、服法和服药禁忌,否则极易出现不良反应。西医医师应对中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有所警觉,并在开具包含中成药的处方时对中药的剂量进行严格把握,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在人们平时的思想意识中,认为使用中药比使用西药安全,服用剂量不必十分精确,随意增减一些也无妨,这种认识实在是完全错误的。杨治英介绍说,其实中药最讲究剂量的准确,一分一毫的用量差异,往往使药物作用产生巨大差异。如云南白药,成人一次剂量0.2~0.3克,如果内服量超过0.5克,就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至肾衰。即便如著名的中药滋补药人参,若使用过多过滥,也会引起不良后果。前苏联文献中,就有一人一次服3%人参酊500毫升而导致死亡的病例。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按规定量服用,不应随意增减剂量。在严格服用剂量的同时,还应注意服法。如滋补药应在饭前空腹服用;有些药在服用时需加“药引”助药效,比如藿香正气丸患者有呕吐症状时,宜用生姜汤送服,以增强祛寒止呕作用。除此之外,患者服药期间的禁忌亦应特别重视,比如一些皮肤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油炸的热性食物;孕妇、哺乳期妇女应禁用一些含毒性的药物。


  杨治英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药联用治疗疾病,特别是治疗疑难杂症日益增多。但由于中药(包括成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复杂,如果对其了解认识不充分,在联合应用中则易出现不良反应,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杨治英认为,尽管目前我们一时还不能弄清所有中西药进入人体后可能产生何种不良互相作用,但我们现在至少应该首先了解中药制剂本身对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杨治英说,正因为中西药联用有着种种的不确定因素,西医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绝对要慎之又慎,对没有绝对把握的病例,不应草率开具中药处方,同时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叮嘱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对可能发生的药物联用不良反应提高警惕。同时,中西药联用的不确定性也应引起药师和广大患者的重视。西药师与中药师不可各自为政,而应经常交流意见,了解常用中药组方各种药物化学成分的性质和药理作用,以及与西药的配伍禁忌,在审方过程中监督医师准确地使用药物,提高用药水平,避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