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话: 0571-87234469
  • 传 真: 0571-87245803
  • 电 邮: zjyyyx2007@163.com
  • 邮 编: 310003
  • 地 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路96号绿地中央广场11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用药教育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研究尚在途中
时间:2011-07-11 12:23:28        发布/来源:健康报


  他汀类药物因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尽管人们对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已有了初步认识,但长期应用的安全性仍是医患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认为,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涉及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肌毒性等方面,其对我国患者肝肾功能等的真实影响还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全面认识他汀类药物的内涵尚需在临床真实世界里不断求索。

  肝损害:肝酶的基线水平欧亚有别


  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肝酶升高是其常见副作用,欧美人群的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4%,而亚洲人群的发生率高达10%或更高。他汀类药物的肝脏损害多在用药后1~2周起作用,4~6周达高峰。肝损害多与剂量相关,尤其与起始剂量相关。临床发现在低体重、合并多种用药、严重感染、围手术期的病人、既往有肝病和老年人中发生肝损害多见。


  应特别提出的是:欧洲人群与亚洲人群的转氨酶基线水平各异,欧洲人群的肝转氨酶(ALT)参考值5~20IU,而亚洲及国人ALT参考值是5~40IU,因此两者肝脏损害基础不同。在多数情况下,欧美人群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酶升高不超过其正常值上限的5倍时不需要减量或停药;而亚洲人群,如肝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就应该停药或减量。临床上有已出现明确的肝脏损害,仍然盲目坚持用药造成严重肝损害的教训,令人惋惜。


  肌损害:亚洲人普遍存在轻度损害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损害程度不同,轻者肌肉疼痛或乏力,血清肌酸激酶(CK)并不升高,此时可密切观察或减量服药。如出现CK升高应立即停药,以防他汀肌损害最严重程度——肌溶解症。伴随肌溶解症的发生,可出现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乃至肾衰竭。循证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肌损害的发生与老年、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低血压、严重感染、剧烈运动、药物性肌病病史或家族史等相关。亚洲人群的肌损害发生率可高达50%,远高于欧美人群的0.5%~34%。


  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是导致肌损害的重要因素。如联合应用吉非罗齐、烟酸、华法林、洋地黄、胺碘酮、环孢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西汀和抗组胺类药时,都要密切监测。同时,肌损害随着他汀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特别是超剂量会显著增加肌损害的发生。


  肾损害: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应用


  目前认为,一经启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肾脏的损害也就开始了,确切的证据是,他汀抑制基因金属蛋白酶活性,稳定冠脉斑块的同时,加重了肾小球功能的损害。近期公布的研究证实,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他汀不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反而可加重病情快速进展,说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并不能安全使用他汀类药物。


  出血性卒中:受胆固醇水平影响


  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同时,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却有所增加,其中基础的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与出血性卒中的增加呈负相关。因此,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的1或2级预防,有增加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其中过低的胆固醇水平与出血性卒中风险明确相关,且多发生在高龄男性人群中。因此,既往有出血性卒中病史、高龄男性、存在控制不良的严重高血压等人群,需谨慎使用。


  总之,他汀类药物作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选择毋庸置疑,但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也在不断增加,对其复杂性还在不断认识和探索之中。因此应重在预防,早期发现,注意把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慎重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