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江 省 肿 瘤 医 院
YAOXUN
(季刊)
2009年9月 第3期
浙江省肿瘤医院药事委员会·药剂科
目 录
合理用药
口服用药有讲究
口服给药是较安全、方便和经济的用药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滞留在胃肠道作用于胃肠局部。在从事药学服务工作中发现,如果没有真正掌握和重视口服给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将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正确的服药时间间隔
服药时间间隔是和药物半衰期相接近的,药物半衰期是指血液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当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低于半衰期的浓度时,即起不到治疗作用。除少数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外,多数药物的服药时间间隔约等于1个半衰期。如某药物的半衰期为8小时左右,则此药物的用法可为“1日3次”。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1日应按24小时计算,一日几次按小时来等分给药,则服药时间间隔应为8小时。但目前不论门诊或住院病人用药都是根据饮食习惯,只把白天时间算作1日,依据早、中、晚三餐的时间来定,因此就有餐前、餐中、餐后服等,则服药时间间隔约为4~6小时。服药时间间隔采用前者,可使血药浓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有利于药物充分发挥疗效;而服药时间间隔采用后者,则血药浓度忽高忽低,影响药物的疗效发挥或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特殊的服药时间
要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除应了解药物的半衰期外,还应掌握血药浓度的波动,结合病理活动规律和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尽量合理安排给药时间,才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大部分药品特别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氯化铵等,应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这样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但也有一些药物需要特殊的服药时间。
清晨空腹服药
降血糖药 糖尿病患者凌晨4时左右对胰岛素最敏感,此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磺酰脲类降糖药经口服吸收后,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降糖作用,在餐前30分钟服用为宜。本类药物有甲磺丁脲(甲糖宁)、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在早晨7~8时,此时服药可避免药物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降血压药 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并非恒定,存在着自发性的波动,在上午9~11时和下午3~5时各出现一次高峰。为有效控制血压,每日仅服1次的长效降压药宜在早晨7时左右服,每日服2次的宜在下午2时再补充1次。一般人在夜间睡眠状态时血压最低,如果白天忘了服药,到临睡前再补服降压药很危险,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缺血性中风,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睡前忌服降压药。
驱虫药 在清晨或临睡前服用,此时胃肠道中食物少,药物不会被食物阻碍,能很快地进入肠道,达到较好的驱虫效果。
盐类泻药 硫酸镁、硫酸钠等泻药宜在清晨服用,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服后2~3小时致泻。
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