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话: 0571-87234469
  • 传 真: 0571-87245803
  • 电 邮: zjyyyx2007@163.com
  • 邮 编: 310003
  • 地 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路96号绿地中央广场11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药讯交流
浙江省中医院药讯 2009.4
时间:2010-02-03 15:54:02        发布/来源:


 

 


 


浙江省中医院药讯


ZHEJIANGSHENG


ZHONGYIYUAN


YAOXUN


(季刊)


 


2009年第4


(总76期)


 


 


 


 


 


 


 


 


 


 




出版:浙江省中医院


药事委员会


编辑:临床药学室


责任编辑:王建平


电话:0571-87072976


87072980


34253426(内线)




   


 


·新药介绍·


利奈唑胺注射液(斯沃)………………………………(1)妥洛特罗贴剂(阿米迪)…………………………………(3)


替硝唑栓…………………………………………………(5)


洛芬待因缓释片(思为普)………………………………(6)


盐酸雷莫司琼注射液……………………………………(6)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乐萌)……………………………(8)


盐酸乐卡地平片(再宁平)………………………………(10)


奥替溴铵片……………………………………………(12)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12)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3)


枸橼酸托瑞米芬片………………………………………(14)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5)


匹伐他汀钙片………………………………………(17)


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20)


注射用尤瑞克林………………………………………(22)


 


·不良反应·


FDA发布甘精胰岛素风险警示…………………………(25)


骁悉可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6)


 


·合理用药·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需掌握几大要点……………(27)


美国减少给药差错的措施………………………………(29)




 


·新药介绍·






利奈唑胺注射液(斯沃)


Linezolid Injection






【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由特定微生物敏感株引起的下列感染。


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并发的菌血症。


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甲氧西林的菌株)或肺炎链球菌(包括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如果已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临床上可能需要联合用药。


复杂性的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化脓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尚无利奈唑胺用于治疗褥疮的研究。如果已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见临床研究),临床上应考虑进行联合用药。


非复杂性的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或化脓链球菌引起。


社区获得性肺炎及伴发的菌血症,由肺炎链球菌(包括对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所致。


为减少细菌对药物耐药的发生和保持利奈唑胺及其他抗菌药物的疗效,利奈唑胺应仅用于确诊或高度怀疑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疗或预防。当获悉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应当考虑选择或调整抗菌治疗。如缺乏这些资料,当地的流行病学和药物敏感性状况可能有利于经验性治疗的选择。


【用法用量】 可配伍的静脉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USP


0.9%氯化钠注射液,USP


乳酸林格氏液,USP


    在使用时方可拆除输液袋的外包装袋。在室温下贮藏,避免冷冻。利奈唑胺静脉注射液可呈黄色, 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加深, 但并不负面影响药物的含量。


【不良反应】成年患者


在疗程最长达28天的7个III期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中,入选了2046例患者以评价各种剂型利奈唑胺的安全性。在这些研究中,按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统计,85%的利奈唑胺不良事件为轻至中度。表2为发生率超过2%的不良事件。利奈唑胺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发生率为2.8%至11.0%),头痛(发生率为0.5%至11.3%)和恶心(发生率为3.4%至9.6%)。


儿童患者


215例刚出生至11岁和248例5至17岁(其中146例为5至11岁,102例为12至17岁)的儿童患者中评价了各种利奈唑胺制剂的安全性。患者入选两个III期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最多用药28天。研究中, 按不良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 利奈唑胺组不良事件报告为轻至中度的分别为83%和99%。 在对住院的、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儿童患者进行的研究中(患者年龄为刚出生至11岁),患者按2: 1随机地分入两组(利奈唑胺比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0%(13/215)和3.0%(3/101)。鉴于这些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因此不能建立因果关系。表4为研究中,利奈唑胺组儿童患者发生率至少为2%的不良事件。


 【禁忌】 本品禁用于已知对利奈唑胺或本品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为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并确保本品和其他抗菌药物的疗效,利奈唑胺应用于已经证实或者高度怀疑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或预防。


警告


在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中有出现骨髓抑制的报道(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在已知的病例中,停用利奈唑胺后血象指标可以上升并回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对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应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的检查,尤其是那些用药超过两周,或以前有过骨髓抑制病史, 或合并使用能诱导发生骨髓抑制的其他药物, 或患慢性感染既往或目前合并接受其他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对发生骨髓抑制或骨髓抑制发生恶化的患者应考虑停用利奈唑胺治疗。


在成年和未成年的狗和大鼠中,可观察到发生骨髓抑制、脾脏和肝脏的髓外血细胞生成减少、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减少。


几乎所有抗菌药物包括利奈唑胺,均有伪膜性结肠炎的报道;严重程度可为轻度至威胁生命。因此对于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后出现腹泻的病人,诊断时考虑到伪膜性结肠炎是十分重要的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可引起结肠正常菌群的改变,并可能引起梭状芽胞杆菌的过度生长。研究表明由难辨梭菌产生的毒素是导致“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的主要原因。


当明确诊断为“伪膜性结肠炎”时,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轻度的伪膜性结肠炎通常停药即可痊愈。中度至重度患者,应考虑给予补液,补充电解质和蛋白质,并给予临床上对难辨梭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一般注意事项


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有乳酸性酸中毒的报道。在报道的病例中,病人反复出现恶心和呕吐。患者在接受利奈唑胺时,发生反复恶心或呕吐、有原因不明的酸中毒或低碳酸血症,需要立即进行临床检查。



【贮藏】避光,密封,在15-30°C (59-86°F)条件下保存。避免冷冻


【规格包装】100ml:0.2g,利奈唑胺注射液为供单次使用的、即用型的软塑料输液袋,外包铝膜袋,输液袋和接口不含乳胶。


【有效期】暂定24个月


 


 






 


妥洛特罗贴剂(阿米迪)


Tulobuterol Patch (Amiaid)


 






【适应症】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气道阻塞性疾病所指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1日1次,以妥洛特罗计算成人为2mg,儿童0.5 ~3岁以下为0.5mg,3~9岁以下为1mg,9岁以上为2mg,粘贴于胸部、背部及上臂部均可。


【不良反应】获批准时,1002例安全性评价对象中,发现不良反应116例(11.58%)、152件次,其主要为震颤23件(2.30%),心悸17件(1.70%),粘贴部位瘙痒感34件(3.39%)、发红25件(2.50%)、皮疹25件(2.50%)等。另外,发现临床检查值有异常变动的是CK(CPK)升高28件(7.20%),但未见伴有临床症状。


严重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频率不明):可引起过敏症状,需密切观察,发现呼吸困难、全身潮红、血管性水肿、荨麻疹等症状时应中止给药,并进行适当的处置。


2)     严重的血清钾值下降:有报告指出, B2 –受体激动剂可使血清钾值严重下降。另外,并用黄嘌呤衍生物、类固醇制剂及利尿剂,可增强B2 –受体激动剂所致的血清钾值下降的作用,因此重症哮喘患者要特别注意。还有,低氧血症增强了血清价值下降对心律的影响。此时最好监测血清钾值。


【禁忌】对本品成份有过敏史的患者。


【注意事项】慎重用药(以下患者需慎重使用)


(1)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有症状恶化的危险。)


(2)         高血压患者(有可能使血压升高。)


(3)         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有可能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


(4)         糖尿病患者(有糖代谢亢进、血糖升高的危险)


(5)         特异性皮炎患者(粘贴部位易出现搔痒感、发红的症状。)


(6)         老年患者(参照【老年用药】项。)


1、   重要注意事项


(1)             由于本品不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理---气道炎症的药物,因此需视患者的症状,适当并用类固醇制剂、茶碱制剂等处置。


(2)             按用法和用量正确使用未见效时(标准为1~2周),认为不适用本品,请停止使用。另外,儿童使用时,需在正确的使用方法指导下,密切观察使用经过。


2、   使用注意


粘贴部位


(1)             清洁粘贴部位皮肤,清洁后方可粘贴本品。


(2)             为避免刺激皮肤,最好每次变换粘贴部位。


(3)             本品可剥离,儿童使用时请贴在手够不到的部位。


(4)             动物实验(大鼠)中,贴于损伤皮肤时,出现血药浓度上升,因此请勿贴于创伤面。


3、     保管注意


请将本品放置于内袋中交于患者,使用时请指导患者将药从内袋取出。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             孕妇及有妊娠可能的妇女,在判断治疗的有益性高于危险性时,方可使用。(妊娠中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


(2)             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时应避免授乳。


【儿童用药】


(1)             未满6个月的婴儿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立(无使用经验)。


(2)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