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心血管病患者都伴有其他系统的疾病,但在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的今天,很多医生对这种复杂病变常常缺乏认识,有的外科医生甚至连基本的心电图都看不懂。不久前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及心脏交叉学科论坛在京召开,大会执行主席、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水祥教授提出,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医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整体优化诊疗方案的实施,妨碍了整体医疗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杨水祥介绍说,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中接近80%患有糖尿病;老年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几乎占心脑血管病发病人数的一半;心力衰竭患者几乎50%以上合并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50%~60%合并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终末晚期多合并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30%~50%合并心脑供血不足或心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病患者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多数合并有胃粘膜损伤、胃溃疡、胃出血和消化道出血;许多心脑血管病重症患者同时合并神经精神症状等等。杨水祥表示,在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的今天,专科医生多面临有“专而不全”的问题;而在社区和基层医院,许多全科医生则面临“全而不专”的问题。无论是“专而不全”,还是“全而不专”,都是临床医生的“软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是医学教育培训、医疗实践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杨水祥谈到,临床工作中“两极分化”的情况日渐明显,一方面是上面提到的临床分科细致化、专业化,另一方面患者病情的复杂化、多样化,可能同时合并多学科、多因素、多器官、多病变的损害,而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的知识往往只限于自己专业,欠缺多学科知识的交互渗透和融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急救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对于交叉学科复杂疾病应对能力的缺乏,是各科医生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不仅内科医生如此,外科医生其实更是如此。许多外科医生对患者的心电图都要请心内科会诊。面对日益增长的心脑血管发病率,外科手术的风险也日益加大,许多外科医生面对患者的心脑血管病,不知如何把握手术适应证,手术过程中不知如何把握手术与心脑血管功能关系。
杨水祥呼吁,应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加强心血管科与肾病、神经科、精神科、内分泌等领域的充分交流与合作,紧密结合临床医学问题,改变学科人员结构和知识背景,尤其要加强研究生综合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转变治疗理念,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利益,实现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