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话: 0571-87234469
  • 传 真: 0571-87245803
  • 电 邮: zjyyyx2007@163.com
  • 邮 编: 310003
  • 地 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路96号绿地中央广场11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价格因素对医院药品使用的影响
时间:2009-02-11 05:46:29        发布/来源:


 
价格因素对医院药品使用的影响

2009-2-10


  摘要目的:找出医院药品销售用量变化的一些规律,为药品价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某院2003007年所有药品的实际采购价格、销售价格、销售金额、使用量作为原始数据,统计药品销售价格、销售金额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药品价格变化因素对药品用量的影响。结果:药品价格的变动对药品的用量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药品的结构发生变化,如常用低价药品在市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改剂型、改规格、改包装、改牌子的“新药”。结论: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不能单纯采取降价方式,应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药品价格,药品用量,影响,分析


 


  199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24次强制性降低药品最高零售价。2000年,卫生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5部门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我国在医疗机构中开始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每年均有数批药品实行不同程度的价格调整。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多数药品的零售价格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但社会普遍对药品价格下降感觉不明显。为此,笔者对某医院20032007年药品零售价、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找出药品用量变化的一些规律,为药品的价格管理提供参考。


 


  1 数据采集及处理


 


  数据来源于20031月~200712月某院药品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价格、数量、金额等。各药品的DDD值首选自世界卫生组织(WHO)DDD值数据库,其次选自《新编药物学》和药品说明书。


 


  文中所涉及到的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零售价:该年度药品总销售金额()/该年度所有药品的总销售量(DDDs);平均药品采购价格二某种药品的年采购金额()/该药品年度总销量(DDDs);价格变动幅度=(药品原加权零售价-现加权零售价)/药品原加权零售价×100%;销售金额排序年度药品的销售金额排序;利润率=(零售价-采购价)/采购价。


 


  2 结果


 


  2.1 统计范围内历年药品零售价格调价情况


 


  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药品调价记录,统计每年按国家政策或因药品招标发生的药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含涨价与降价),依据价格变动幅度公式计算,该指标反映了价格调整的趋势,结果见表1


 



  由此可见,除2006年外每年发生价格变动的药品的零售价总趋势是在下降,即如果下一年使用的药品与上一年相同,则下一年药品的零售价格较上一年低。如果5年内使用的药品品种未发生变化,则药品零售价是逐年降低的。


 


  2.2 统计范围内历年医院实际药品零售价变动情况


 


  “2.1”项反映的是在药品品种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药晶价格变化趋势,但在实际工作中,药品会出现停用、增加、替换的现象。因此,统计实际的药品零售价变化情况,更能反映真实情况。为便于比较计算各年度药品的加权平均零售价,以2003年的药品加权平均零售价为参考,依据价格变动幅度公式计算,次年与上年相比变动情况见表1。与2003年比较,平均加权零售价2004--2006年呈上升的趋势,而2007年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2.3 统计范围内历年平均药品采购价格变化情况


 


  以2003年的平均药品采购价格为参考,依据价格变动幅度公式计算,次年与上年相比变动情况见表1。其变化趋势与平均加权零售价格类似。


 


  2.4 统计范围内历年药品销售利润率变化情况


 


  依据利润率公式计算,各年度药品销售利润率情况见表1。从统计结果来看,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


 


  2.5 统计范围内历年代表药品使用情况


 


  2.5.1 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在2003年消耗金额排序前20位的药品,分析其价格走势,结果见表2



 


  2.5.2 统计范围内历年代表药品变化情况。以2003年的销售金额排序前20位药品加权平均零售价为参考,依据价格变动幅度公式计算,次年与上年相比变动情况见表3


 


  与2003年比较,代表药品的零售价格、占总金额的比例逐年下降,金额排序逐年增加,表明2003年销售金额排序前20位的药品使用量持续下降。


 


  3 讨论


 


  3.1 单纯的降价措施对降低药品实际费用不明显


 


  以降低药品价格为目的的国家发改委的降价措施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使药品的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际医院药品零售价格并未相应降低,相反呈一定程度的上涨趋势。表明每种药品价格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药品费用负担就必然随之下降。因此,患者有可能感受不到降价的明显效果,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院利润率则下降,尤其是明显地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利润率。这种政府每年都出台药品降价措施,而药品的实际销售价格却在上涨的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1)一些常用的价格低廉药品,由于利润低无人愿意生产、销售,医疗机构不得不选用一些作用相似但价格较高的药品;(2)药品价格的下降压缩了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利润,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千方百计推出一些改剂型、改规格、改包装、改牌子的所谓新药,重新申报价格,变相涨价;(3)新、特药和进口、合资药品一般价格较高,在医疗机构使用比例较大时会对药品的零售价格起到拉升作用。



 


  3.2 2007年药品零售价格出现了下降的原因探讨


 


  2007年,药品零售价格出现了下降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药品销售实行了新的加价政策,即只能在进价的基础上加成不超过15%,而单价超过500元的药品只能加收75元;(2)减少了新药的引进,该院在2007年未正式引进新药;(3)2007年5月1正式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其中的“一品两规”、建立“基本用药目录”、“药品使用的预警和干预”等要求对药品的价格影响较大。


 


  3.3 降低药品价格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现有的药品价格政策与措施对降低已上市及已使用的药品价格是有效的,但如何对新药进行价格管理则应该重点考虑。同时,药品价格的控制和管理,既涉及卫生政策,也涉及产业政策。因此,解决药品价格问题应综合治理,在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应兼顾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承受能力,既要抑制药品价格上涨,又要避免常用低价药品在市场上消失。首先,改变对新药的管理方式,对新药的审批、价格、使用等环节进行限制,严格限制最高零售价格,形成市场机制作用下的 “倒逼机制”,挤掉流通环节特别是隐性交易者的价格空间。其次,强制压低仿制药的价格。第三,制定基本用药目录制度,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的使用,尤其是新药及高价药的使用。


 


    作者简介:李天平,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电话:02885423957Emailsc812s—lee@yahoo.com.cn;通讯作者:张志勇,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电话:02885422667Emailasgyong@163.com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天平 张桔 李健 张志勇 来源:《中国药房》2009年第1期

责任编辑:樊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