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话: 0571-87234469
  • 传 真: 0571-87245803
  • 电 邮: zjyyyx2007@163.com
  • 邮 编: 310003
  • 地 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路96号绿地中央广场11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重视维生素D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
时间:2010-08-17 14:47:11        发布/来源:中国医药报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除调节钙磷代谢的经典作用外,近年还发现它有免疫调节、血压调控、抗肿瘤、调节胰岛β细胞分泌等多种作用。

  近日,在第13次全军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全军会2010)上,全军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母义名教授指出,维生素D是价格低廉且易普及的药物,同时基于它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胰岛β细胞的促分泌作用,维生素D对预防各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存在有益影响。但是,目前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维生素D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重视程度不足,使得这种易普及的药物并未在糖尿病常规治疗中发挥足够作用。母义名教授指出,临床工作者应紧跟国际研究进展,重视维生素D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


  母义名介绍说,1型糖尿病(T1DM)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研究认为,因为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参与T细胞的调节,从而对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母义名说,目前国际上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明T1DM与维生素D缺乏有密切联系。动物模型研究中,非肥胖糖尿病(NOD)鼠出生后即置于无紫外线照射中并排除含维生素D食物的环境中,不论雄性或雌性NOD鼠其糖尿病的发生率均增加,同时存在免疫状态的紊乱如胰岛内白细胞介素IL-1表达增加;腹膜巨噬细胞内IL-1、IL-6水平降低,IL-15水平增高;胸腺和淋巴结内CD4(+)CD62(+)细胞减少。人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平均年温度较低的地区T1DM发病风险增加,T1DM的发病率与地理纬度呈正相关,并与日照时间以及人群的25(OH)D3有显著相关性。初诊T1DM患者体内25-(OH)D3和lα,25-(OH)2 D3的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


  母义名介绍说,在此基础上,一系列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T1DM的发生。一项在欧洲7个中心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对2335例健康对照和820例15岁前发病的T1DM患者出生后1年内维生素D摄取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进行维生素D补充者有着较低的T1DM发生率。在芬兰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婴幼儿期较高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2000 IU/d)可以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在婴儿出生第1年内使用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也可以降低T1DM的发生危险。对于已发生的T1DM,维生素D可能具有调节免疫,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T1DM在诊断后早期使用1α,25-(OH)2D3可以有效保护、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利于血糖控制。国内周智广等在62例初诊成人迟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口服维生素D治疗,结果表明对使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的该类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此外母义名介绍,维生素D在体内的作用是由维生素D受体(VDR)所介导的,多项遗传学研究证实某些VDR基因多态性与T1DM遗传易感性有关。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T1DM患者和正常对照的各基因型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后获得的,并且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可能存在差异。VDR基因多态性主要发生在Fok I、Apa I、Bsm I和Taq I等限制性酶切位点。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的研究显示,T1DM患者VDR基因的B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而在我国上海地区的调查中T1DM患者F等位基因频率比正常对照者显著增加。然而,2006年一篇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HuGE)荟萃分析对1997~2005年发表的21篇涉及Fok I、Apa I、Bsm I和Taq I四个限制性位点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家族遗传研究结果进行再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没有证据表明VDR基因多态性与T1DM存在相关性。但这一结果并未考虑到地区和种族的差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因此仍需对不同地区种族进行更为细致和大规模的研究。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


  母义名说,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改变为特征,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在人类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风险人群总体血清维生素D水平要低于非风险人群。一项对753例绝经后女性的调查发现,空腹血糖随血浆中25(OH)D3水平降低而升高,且在25(OH)D3低于40nmol/L时空腹血糖升高更明显。而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维生素D治疗可以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糖耐量。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对83779名无糖尿病女性的血糖、维生素D和钙摄取情况20年进行了追踪,发现维生素D和钙摄取充足可以有效降低T2DM发生的相对危险。另外,正常血糖的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比非维生素D缺乏症有更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并且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前瞻性的青年冠状动脉风险进展研究(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Study)也表明维生素D在代谢综合征中有重要作用,认为维生素D治疗具有类似于二甲双胍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潜力。肥胖人群中2型糖尿病发生率增加,也和维生素D有关:一方面,维生素D易于在人体脂肪沉积,但不再具有生物活性;另一方面,维生素D可以调节脂肪细胞储脂作用,加重肥胖。


  维生素D与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DM)增加胎儿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维生素D缺乏可以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就此,母义名教授指出,动物实验中食物维生素D剥夺与胎儿生长减低相关,而人类维生素D缺乏对新生儿的效应也相类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浓度较正常妊娠妇女低,而进行静脉补充维生素D可暂时性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也同时降低。针对妊娠妇女的维生素D治疗,也显示维生素D在改善糖代谢的同时可以降低胰岛素水平。这种表现与维生素D对于T2DM患者的作用不同。其机制可能是在GDM患者中,维生素D的作用主要以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为主。


  母义名指出,维生素D在各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D缺乏发生在婴幼儿阶段可能是引起T1DM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后期维生素D缺乏则与T2DM相联系。在机制上,有些学者认为维生素D具有激素样的生理特性,1α,25-(OH)2D3是其活性作用形式;通过受体的介导,1α,25-(OH)2D3发挥免疫调节、胰岛β细胞保护、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对1、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以及GDM的血糖控制都发挥有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