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话: 0571-87234469
  • 传 真: 0571-87245803
  • 电 邮: zjyyyx2007@163.com
  • 邮 编: 310003
  • 地 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路96号绿地中央广场11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规范应用吸入激素治疗哮喘
时间:2010-03-24 11:22:39        发布/来源:中国医药报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明确了哮喘的本质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为主的慢性气道炎症,而把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气道抗炎(重点是吸入糖皮质激素)以来,哮喘的防治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特点是:激素吸入后可迅速直接到达炎症部位,直接抑制与哮喘有关的炎症细胞,降低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减轻黏膜水肿,抑制气道黏膜腺体过度分泌,增加对黏液的清除,并降低气管高反应性。吸入用药能迅速、直接地作用于气道靶位,且降低了激素口服或静脉给药时的全身不良反应。吸入激素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


  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于1995年发表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指南》倡议,在全球推广应用吸入激素治疗哮喘。


  选择合适药物、剂型和方法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有不同的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二丙酸倍氯米松为地塞米松的衍生物,为定量气雾剂,每喷250微克。成人的常规维持剂量为每日吸1~2次,每次1~2喷。病情严重者,起始剂量为每日500~1000微克,最大量每日不超过l毫克,起效后逐渐减少到最小维持剂量。


  布地奈德(BUD)——有气雾剂和粉剂两种剂型。成人气雾吸入布地奈德起始剂量为每日400~1600微克,每日2次,有效后减至最小维持量,通常为每日400~800微克,每日2次。布地奈德的抗炎作用较二丙酸倍氯米松强。


  丙酸氟替卡松(FP)——有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混合粉剂两种剂型。成人应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的剂量为每日250~500微克,分1~2次吸入,重症可加量至500~1000微克,或者按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等效起始剂量的半量为标准量。混合粉剂的应用剂量为成人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每日2次,每次1喷50微克沙美特罗/l00微克丙酸氟替卡松或每次1喷50微克沙美特罗/250微克丙酸氟替卡松,2次/日;4岁及4岁以上儿童每日2次,每次1喷(50微克沙美特罗/l00微克丙酸氟替卡松)。


  吸入激素有多种剂型,如定量雾化吸入剂、干粉吸入剂等。吸入方法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以常用的压力定量气雾剂为例,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取下盖子,摇动药瓶;先深呼气一次,尽量将肺里的空气呼尽,将吸入药瓶的“喷雾器口”(喷嘴)置入口中,用嘴唇包紧喷雾器口;在深吸气的同时,同步揿药瓶;取出喷药器,紧闭嘴唇,屏气20~30秒;吸药后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以防激素对咽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选用干粉吸入剂或加用储雾器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


  儿童应用定量气雾剂激素吸入时应配合面罩储雾罐吸入。患者应有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前应主动向医生或药师咨询正确的使用用法。


  合理选择用药方案


  经医生检查,确诊为2级轻度持续哮喘,或者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如果患者哮喘症状较明显,病情较重,经医生检查确定为3级中度持续哮喘,或者轻度持续哮喘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则须采用联合用药——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激动剂(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短效β2激动剂(如福莫特罗/布地奈德);或糖皮质激素+缓释茶碱吸入剂;或糖皮质激素+口服白三烯调节剂;或糖皮质激素+口服长效茶碱。绝不能依靠增加吸入激素的用量来改善症状。


  坚持长期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维持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从医嘱,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按照哮喘诊疗指南,应用某一剂量的激素吸入治疗,达到无明显急性发作、峰流速基本正常,至少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可以考虑减少激素剂量。对于有些哮喘患者,从开始应用较大的吸入剂量到应用最小的维持剂量往往需要1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有条件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峰流速仪检查,记录哮喘日记,便于医师进行治疗效果评估,根据病情逐渐减药。病情稳定的话一般每3个月可减量一次(也就是GINA通常所说的“降阶梯”疗法);相反,如果哮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或良好控制,则升级治疗(也就是GINA所说的“升阶梯”疗法)。


  一般病程不足2年的轻-中度慢性哮喘患者,可在吸入激素2~3个月,中度慢性哮喘患者在用药3~6个月后,病情稳定后开始减量。每1~3个月递减一次,递减比例控制在5%~10%为宜。在减量过程中,须通过对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检测,逐渐摸索出一个可以控制症状的最低剂量作为维持吸入剂量。重度或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必须针对患者病情和对激素依赖程度,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患者切记不能自己停药或减量。因为症状缓解与慢性气道炎症的消失并不同步,通常症状改善在先,慢性气道炎症消退在后,过早减量或停药会引起病情的反弹,出现哮喘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