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石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东晨举出的数字让国人震惊:根据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三甲医院做的调查,“洋药”占97%的份额,我们自己的药只有可怜的3%。最近几年,全国三甲医院药品销售排名前100位的,没一个中国药,全是“洋药”。
我国现行的医保政策自2004年以来没有进行过调整,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无一例外的排斥在国家医保之外,大城市三甲医院在国家医保目录上的原研药几乎是清一色的外企药,国家支柱医药大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受到重挫,外企则抓住国家医保政策不健全这一机遇加紧了对于国内企业的争夺和瓦解。目前,中国医药市场70%以上被外企占领,我国医保政策的游戏规则(如所谓的“优质优价”,“一品双规”)基本被外资企业操纵和制定。过去5年,外企一直享受着我国医保政策给他们的超国民待遇,赚取了巨额的超额利润,而外企又利用这些超额利润进一步瓦解国内企业,包括高薪掠夺大批国内医药企业的科研和管理优秀人才,重挫了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医疗市场上,国家紧缺的医保资金给外企的专利过期高价药买单,造成了严重的市场倒挂现象,即在同等药效、同种产品的情况下,医生往往愿开出更贵的原研药。这样的医保政策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高端医院市场几乎完全被跨国公司占据,民族制药企业被排挤到了低端和农村市场。二、有些外企邀请处方医生和专家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会和各种消费活动,导致了高价原研药的大量开方,这意味着国家有限的医保投入被外企不当获得,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三、外企利用享受我国医保政策的超国民待遇所赚取的高额利润一方面赞助各种各样形式的研讨会,变相影响我们国家的医保政策相关人员,另一方面争夺民族医药企业的高端优秀管理和研发人才,釜底抽薪,从根本上瓦解民族医药企业。 四、由于绝大部分的医药市场和利润被外企赚取,民族医药企业逐渐丧失了竞争力,更不会投资长线的新药研发,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由于新药研发长周期的特点,业内人士预测,过去5年的医保政策对于民族医药产业的破坏作用要殃及中国几代人。石药集团反映的现状只是数千个民族医药企业的一个缩影,我国的民族医药产业发展遇到了严峻危机,国家医保政策调整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