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恐是雾里看花,临床界培育需多方合作
钟振华
日前,制药巨头强生公司宣布,其戒烟药力克雷尼古丁咀嚼胶和贴片7月正式进入广州市场,强生也成为继诺华、辉瑞之后,第三个进军国内戒烟市场的跨国制药公司。两年间三个制药巨头均把其戒烟药带到中国,看中的无疑是中国戒烟市场的潜力。然而与制药巨头们的热切期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大戒烟药的进驻并没有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临床界反应仍然较为冷淡。
制药巨头们对中国戒烟市场的期待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烟草生产和消费国,烟民总数达3.5亿人,占世界吸烟总人口的近1/3。据尼尔森的《烟草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吸烟者心存戒烟的意愿,17%的烟民迫切希望戒烟,即近6 000万人要求解除对香烟的依赖。按每人戒烟费用500元计算,戒烟市场规模就近3 000亿元,这确实是让任何一家企业都垂涎三尺的数字。而且据国外经验,每当政府加强控烟措施时,戒烟市场就会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中国政府近年来,制定《烟草专卖法》,提高烟草税率,以及在《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20多部法律法规中添加控烟的内容,这些举措无疑给目光瞄向中国控烟药市场的制药巨头们打了一支强心针。
但是,以下一组数据却让这“3 000亿”蒙上迷雾:1996年,北京市曾集中在全市医院开设22家戒烟门诊,到2007年锐减为3家;2008年7月,江西南昌成立全省首家戒烟门诊,至今上门的仅百人;2008年,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街开出市内首个社区戒烟门诊,如今每月只有1~2人上门求助……在全国各地,戒烟门诊惨淡经营的情况屡见不鲜。而戒烟门诊对于戒烟药销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强生此番打进中国的力克雷过去曾经以法玛西亚公司产品的身份进入过中国市场,但由于国内缺乏戒烟氛围,没有戒烟门诊的支持,上市后不久就黯然离场。戒烟门诊的门庭冷清,归根结底还是烟民们的认识不够,首先是对吸烟危害程度的认识比较模糊,大多数的烟民只有在吸烟引起疾病的时候才想到戒烟;其次是对于戒烟门诊的认识不足,不少烟民甚至还不知道有戒烟门诊,导致了他们想戒烟却又不知道如何戒烟。戒烟门诊尚是如此,何况更多情况下需要依托戒烟门诊作为主要销售平台的戒烟药?据卫生部门近期发布的《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在3.5亿烟民中“干戒”仍是主流,多数烟民不愿使用戒烟药。而且强生的新药力克雷完成一个戒烟疗程的费用大约是1 500元,戒烟药的高端价格也让烟民们望而却步,可以说中国的戒烟药市场并不成熟。
笔者认为,在中国戒烟药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培育临床需求远远比追求短期的销售增长更为重要,只有市场成熟了,戒烟药得到烟民们的广泛认可,中国3.5亿烟民的市场份额优势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而且在成熟市场制药巨头们的推广成本也能有所降低。而要开拓这片“荒地”并不能光靠强生、诺华、辉瑞等公司各自的一己之力,更重要的是制药公司与政府、医院以及社区,乃至制药公司之间的通力合作,通过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呼吁烟民采用更合理的戒烟方式、帮助戒烟门诊的推广等措施,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可以预见,在培育中国戒烟药市场上,等待戒烟药及制药巨头们的将是一场马拉松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