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话: 0571-87234469
  • 传 真: 0571-87245803
  • 电 邮: zjyyyx2007@163.com
  • 邮 编: 310003
  • 地 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路96号绿地中央广场11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2011年全球百强药企出炉——并购:让专利悬崖不太 悬
时间:2012-02-06 09:35:49        发布/来源:中国医药报


 

 编者按:


  专利悬崖是指一个专利保护到期后,依靠专利保护获取销售额和利润的企业就会一落千丈。最近,制药业专利保护到期的话题引起媒体和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未来几年被人们称为专利悬崖时期,有人认为,一些大型制药企业一旦掉进悬崖即失去专利保护,那么销售额和利润就会一落千丈。当然,长期在全球制药领域叱咤风云的大型制药企业不会因此坐以待毙,并购就是它们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从最近出炉的全球百强制药企业排行榜也可以看出,相关行动已经开始并且效果初显。


  作为全球权威的全球制药新闻机构Scrip在近期公布了2011年最新的全球100强制药企业排行榜,辉瑞继续位居榜首,赛诺菲排名第二,默沙东制药公司则通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策略,戏剧性地从第7位跃居第3位,摘取铜牌。


  并购潮起成就“三甲”


  辉瑞位居最新的百强排行榜榜首,归功于又一次使用了大规模的M&A(企业并购)活动作为扩展其在处方药领域领先地位的手段。收购惠氏和King制药公司——分别于2009年末和2010年完成,促进辉瑞处方药销售额达到600亿美元大关,使位居第二的赛诺菲与其之间产生显著差距。这个法国制药巨头发现2009~2010年期间其美元销售额较上年有所下降,部分由于大量热门专利到期,也大量使用现金朝前看,在2011年初完成对健赞(Genzyme)的收购,这将会促进公司收入和生物制药能力。


  在2011年百强排行榜中,默沙东制药公司戏剧性地从第7位跃居第3位,这归功于该公司大规模的M&A策略,即在2010年初收购先灵葆雅(Schering Plough)。在产业规模方面,进入前三名标志着默沙东再次“复兴”,在2000年代早期被辉瑞所代替之前,默沙东曾是最大的处方药制药公司。


  一个有趣的说法是,自1999年辉瑞收购华纳兰勃特公司(Warner-Lambert)后,当相关机构评估美国两大制药巨头各自的财富时,辉瑞拥有了独家销售热门血脂异常治疗药立普妥(阿托伐他汀)的权利,随后通过2003年收购法玛西亚(Pharmacia)和2009年与惠氏的交易,巩固了其第一的地位。相比之下,默沙东在接下来的10年期间选择放弃大规模的M&A,在这个时期损失了与许多竞争对手共享的机会。尽管其收入仍落后于辉瑞大约200亿美元,但收购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显示了该公司重振旗鼓的意向。


  十强保级不惟专利


  前10名的制药企业排行大部分没有变化,但由于默沙东的M&A积极作用,导致部分排位有所变化。雅培跃居第10再次表明了它对Solvay制药公司的收购很给力。排名前10的企业(辉瑞、赛诺菲、默沙东、诺华、葛兰素史克、罗氏、阿斯利康、强生、礼来和雅培)处方药销售总额为3460亿美元,相当于前100名制药企业总收入的53%。在这些精英企业中,瑞士企业诺华在持续增长方面继续领跑,2009~2010年销售额增加30亿美元,与去年增长率相比增加了8.5%。


  近几年,诺华已将其重要专利到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通过持续推出新产品来获得强有力的市场占有率,使销售额快速增长。此外,诺华运用大型医药公司多元化的结构进行布置,以其定位——通过山德士——作为全球第二大仿制药制造商,在疫苗市场也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诺华也使用M&A来推动其商业模式,在2011年完成了对眼科专家爱尔康的收购。


  葛兰素史克(GSK)、罗氏、阿斯利康和强生与上年相比都相对呈现静态发展趋势(阿斯利康是唯一有所成就的公司),这也使它们仍盘踞前10名。尽管2010年全球H1N1流感疫情的蔓延促进了葛兰素史克的销售额,使其因流感治疗药获得了收益,维德思销售量增加,文迪雅销售量稳步下降,这些在与上年相比的增长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与H1N1流感对葛兰素史克疫苗销售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相比,罗氏的抗强流感药物达菲在2010年的销售额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罗氏潜在的增长仍然存在,这与其作为肿瘤单克隆抗体(MAb)领先地位紧密相联。


  阿斯利康的销售额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4%,因其他汀类药品Crestor(瑞舒伐他汀)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从而有可能将其定位为Lipitor(立普妥)继承者。近期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激烈竞争上,数据未能显示阿斯利康的产品比辉瑞市场领先的产品有更大重要性,这就增加了Crestor在立普妥专利到期后所要面临的风险。强生2009~2010年年度业绩同样受到仿制药出现带来的竞争影响,主要表现为维思通(利培酮)和妥泰(托吡酯)的专营权。


 


  百亿团队深耕仿制


  其他一些数据也充分表明,位居百强排行榜前列的药企占据整个行业收入的高密度区,这些企业均产生超过100亿美元的处方药销售额。其中18个企业销售额共为4600亿美元,相当于百强药企销售总额的71%。这些数据对于定义“大型制药公司”团队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它使大量的企业成为瞩目的焦点。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色列公司梯瓦(Teva)制药公司,它是全球仿制药公司领先企业。


  Teva在过去10年的上升促使仿制药市场和行业快速转型,一连串热门专利的到期和市场上提供者日益注重节省医疗成本共同刺激其增长。Teva希望从一个成功的仿制药企业中积极连胜,毫无争议地说,它的运作方式将会改变。公司已经设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通过加强仿制药市场的领导,以及部分收购的刺激,同时增强其产品供应,像山德士(Sandoz)一样,Teva也有希望形成生物仿制药市场,从而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


  这个100亿美元的团队还有一些没有同其他大型制药公司合作,如生物制药公司巨头安进(Amgen),日本制药巨头武田(Takeda),安斯泰来(Astellas),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专家诺和诺德。生物制药公司继续在主体上进行强有力地运作,减少小分子产品的依赖,这是野心勃勃的仿制行业的主要目标。吉利德(Gilead)在其生物制药同行中仍表现突出,尤其在HIV/AIDS治疗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依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Gilead的HIV/AIDS的专营权包括小分子产品,其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有效的生存周期管理。


  研发投入不再神圣


  从排名上看,百强药企排行榜位居前列者以欧美企业为主。在前25名中,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的企业,10家来自美国,9家来自欧洲,5家来自日本,1家来自其它地方(以色列的梯瓦)。日本企业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趋势,以M&A作为一个常用手段实现国际市场的突破,减少对日本国内部门的依赖。


  统观百强排行榜,销售在2010年共达到6490亿美元,与2009年的5960亿美元相比增加了8.9%,这表明整个行业继续强有力地扩展。然而,与此相反,前10名企业总共的销售与上年相比仅增加了1.2%,从3120亿美元上升到3460亿美元,这与两大重要的M&A事件有关(辉瑞收购惠氏和默沙东收购先灵葆雅)。


  此外,仅有3家排名前10的企业在2009~2010年销售业绩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持续增长:诺华、礼来和阿斯利康。在这些企业中,只有诺华的增长率与百强销售总额的比例想媲美(8.5%)。而礼来和阿斯利康由于热门仿制药的侵袭,在未来几年将面临收入增长压缩的问题。


  尽管中小型企业面临一个挑战性日益增强的市场环境,但业界大型企业被迫在战略上配合野心勃勃的仿制药行业。仿制药的竞争,尤其是畅销品牌销售额的入侵仍是百强排行榜中领先企业销售额增长的主要障碍。


  大型制药企业制造下一代重大产品可能不会成为重要挑战。许多拥有庞大人口的广阔疾病市场和对各种疾病患者统一治疗的方法,可以通过金标准的仿制药治疗来销售运作。然而在这些领域,突破性药物仍有空间,但由于仿制市场的高回报,研发新药更多的商业机会也会受到明显限制。


  总而言之,行业领先企业不仅面临着仿制药竞争所导致的核心收入大量减少,也被迫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基本策略,重视变革以中心产品销售为重点的增长模式。反过来,遭压缩制药企业将继续倾向于用M&A作为一种手段来推动增长。然而,过去实现M&A的决定经常受全球规模扩大的推动,最近的事例至少部分是由于他们在不同业务领域的多样化所驱使,比如疾病焦点,新兴市场,为消费者健康所提供的仿制或非处方药等。


  尽管默沙东继续跟随辉瑞的收益方式,2010年在研发投入上优于其美国的竞争对手,结果收购先灵葆雅的默沙东在研发投入上的花费几乎翻了一倍,达到110亿美元;辉瑞从78亿美元上升到94亿美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收购了惠氏。统观前10名企业,许多企业研发投入较去年稳步上升,只有赛诺菲、强生和葛兰素史克的投入低于2009年的水平。赛诺菲引领精细检验公司研发使用途径的道路,较上年投入减少了5.53亿美元,该公司坚持着“质量而非数量”的理念,这种趋势将在下一年的百强排行榜中更加普遍,考虑到近期许多大型制药公司关于削减成本措施的宣布,证明研发的投入将不再“神圣”。


  目睹2009~2010年期间M&A的激烈化,2011年已经较少看到这样的活动。尽管有数据表明历史上对M&A的情有独钟并没有缓解仿制药带来的损害,但像赛诺菲和诺华的重大交易,反应了M&A长久的重要性,在将来百强排行榜中它肯定会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