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商仅去研发所谓的新特效药是明显不够的!如果无法找到体内真正需要治疗的部位,而治疗却伤害到了健康的细胞,那么这种特效药就毫无特效而言了。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令病人感到不快,导致患者依从性不好,效果自然不佳,这方面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这里说的不仅仅指我们正在研发的药物,同时也包括已经在市场销售的药品。尽管这些药品被美国FDA等批准上市,且正在被消费者的安全的使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该药物的发展就此结束!
是否有新的给药方法,一方面能够保持继续的创新(即使专利过期后),另外一方面又能为那些受药物副作用影响的患者提供帮助呢?
精准的给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目的明确的治疗,它同时也是寻求可能与药物本身关系不大新材料的过程。当下,制药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药物糟糕的溶解性问题。因此,制药商为找到易溶的化合物“殚精竭虑”。可是,当患者读到关于这些化合物的副作用时,他们对这些所谓的“药品细则”内心充满了反感和嘲讽。因此,找到合适新材料让那些副作用消失成了制药商的重大课题和挑战。
据BioInsight行业分析人员称,药物递送领域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预计该领域近期或将迎来爆发性增长。以下生物谷编辑整理了2010年度药物递送领域吸引了制药商较大注意力五大技术新进展。
(1)薄膜口服类药物
薄膜口服药物是一种可以在舌头下溶解的一类药物,它只有普通邮票的大小,有些药物在普通的便利店就可以买到。它所含的药量不多,最高可达80mg。它们在药物治疗的药物递送过程中的正在呈现流行趋势,比如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及治疗阳痿药物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创新处
口腔薄膜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吞咽,特别是对儿童、老人以及神经性疾病患者服药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于需长期护理的病人,薄膜口服类药物为护理人员减去了需要定期注射所带来的麻烦。另外,它也可以作为专利药差异化营销的一种手段。
据了解,目前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的公司主要包括三家。其中一家是来自MonosolRx公司,今年9月,FDA批准丁丙诺啡/纳络酮(Suboxone)舌下薄膜衣片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症。该药商品名为赛宝松(Suboxone),由利洁时公司(ReckittBenckiser)负责在美国境内销售。FDA曾于2002年批准丁丙诺啡/纳络酮舌下含片上市,但经评估,患者服用该药的依从率低于75%,且该药可能会被碾碎后从鼻孔吸入。这次新批准的舌下薄膜衣片最早将于2010年10月在美上市。该药尚未在我国上市。
10月,APR和它的研发搭档Labtec获得了Ferrer国际签署的独家授权协议。后者同意多奈哌齐(Donepezil)口腔分散薄膜(ODF)可在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等国销售。多奈哌齐由日本卫材公司开发,已于1997年在美国上市。我国1999年对其颁发了《进口药品许可证》。多奈哌齐是新一代治疗AD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对于轻至中度AD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效。
IntelGenx正在研发的薄膜口服药片INT007。IntelGenx已经宣布INT007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项被称为VersaFilm的技术让INT007溶解速度提高了27%。
(2)微纳针技术
微针法在药物递送领域火热是最近的事情,数百个微针放聚集一个小块上。他们可用于糖尿病、疼痛缓解、流感疫苗;在中国苏州某公司利用此法来去除粉刺。此外,它还可以提供皮肤癌的诊断和治疗。
创新处
微纳针作为载药系统,使患者没有疼痛感。因为所谓的微纳针非常小,小到无法引起神经末梢的感觉。不过,它递送药物或疫苗的量却不少。对于那些害怕打针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无法再用肉眼来看到这些“针”了。这些“针”们,稍稍一变就成了“创可贴”,微纳针技术对改善患者药物依从性大有益处。他们帮助提高药物递送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护理人员意外将针扎到自己的风险。
相关企业/产品
·苏州纳通医疗研发了一种仅宽5mm却含400多针脚的“微阵列”,这一微针给药技术可能为糖尿病、缓解疼痛甚至流感疫苗提供帮助。目前,纳通推出的粉刺治疗方法莱特清(LiteClear)正在国内使用。
·北卡州立大学的研究者认为他们找到了一种可利用小而特别的空心微针法将药物递送到体内。
·美国普渡大学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
·迈克尔逊诊断公司
(3)缓释技术戒成瘾
这是一项相对旧的技术,不过,长期以来,新材料常常需要应用缓释技术。虽然,缓释技术很多,不过一项对成瘾的预防和治疗的缓释技术非常值得关注。
创新处
药物滥用后造成的上瘾变成了一个棘手问题,如何解决?利用药物递送系统载适量的药物是一种阻止滥用的手段。
相关企业/产品
阿尔科姆斯(Alkermes)的Medisorb缓释技术
泰坦制药
(4)气溶胶载药技术(Aerosol)
气溶胶就是喷雾器喷出来的东西吗?别逗了,它显然不是你日常看到的普通喷雾器可以喷出来的。它是由一系列新型纳米材料组成,可借助气溶胶、计量吸入器系统,干粉吸入器或喷雾形式递送到肺部。基因治疗囊性纤维化呼吸系统疾病的成功,为肺部的药物递送的成功提供了新动力。
创新处
斯特林制药对这项气溶胶给药技术非常感兴趣,他们已着手创建可吸入药物制剂平台,另外,一项比较气溶剂与口服治疗肺结核的研究正在展开。
相关企业/产品
斯特林制药
Savara制药
(5)脂质体载药技术
脂质体载药系统是人为的将脂肪酸膜制成微给药系统装置。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疗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及靶向作用的特点,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法等。
近态
虽然这项技术并不新,但是这些年来,薄膜法最新的发展或许让这项技术焕发全新的生命力!
相关企业/产品
Celsion公司的热敏多柔比星脂质体(ThermoDox)
Marina生物技术公司的“Smarticle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