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一个是未来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美国和中国两国政府都在去年分别拿出一份规模空前的新医改方案。
今年2月22日,美国白宫网站公布了美国最新的医改计划:美国政府承诺医改10年内投入9500亿美元,覆盖3100万没有医保的美国民众。美医改曾经走过将医疗产业市场化的弯路,而中、美新医改都将扩大医保覆盖、降低药价作为改革重心。一个发展中大国和一个发达大国的医改,究竟有哪些共性与差异?医药巨头欲借中国医改扩张,而中国医药企业亦企盼借美国医改对平价药需求扩大而找到“新金矿”。
近日,莫尼塔(北京)投资发展公司发布的最新医药行业报告将中美医改进行了全面的对比。
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医药行业都处于不成熟阶段,但是医改方案基本医保覆盖12亿人口,其中包括8亿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亿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2亿多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由此带来的巨大扩容和发展空间,令中国医药行业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领域。
“新计划是奥巴马总统第一次就全面医改提出的详细方案,也是2009年底分别通过参、众两院表决的美国医改法案的改进版。但两者的核心都是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削减医疗开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对于医药行业的利益影响则被限制在可控范围。美国的医改并非大医改方案,而是在基本保留目前框架的情况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尽量降低无任何医保覆盖的人口数量的改革,这是各方政治经济势力博弈后达成的妥协共识。”莫尼塔分析师沙江表示。
美医卫体系效率落后于英、法、德
沙江分析认为,中美两国医改背景有共同之处。“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主要依靠市场配置医疗资源。对于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医保的覆盖等问题,政府干预较少。这样一个体系实际运行的效果却是费用高昂、效率低下。”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美国人口的健康状况处于较差的水平。“美国的医疗保健费用长期高居世界第一,年开支超过2万亿美元。即使以发达国家的标准来看,美国的医疗卫生开支也是太多了。”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发达国家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例,美国为16%,英国为8.4%,法国为11%,德国为10.4%。
此外,在2007年发达国家公共支出占医疗卫生费用的比例,美国是45%、英国是82%、法国是79%、德国是77%。因此从很多指标来看,美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低效率的。
美国是经合组织国家中仅有的三个没有全民医保覆盖的国家之一,另两个国家是墨西哥和土耳其。
新医改,中国的阻力小于美国
新医改之前,中国也采取了将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政府推进了医疗卫生体系的第一波市场化改革。但患者个人支出在医疗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在2006年为50%左右,大部分国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
将本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这是中美两国医疗保健体系在医改前的类似之处。
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扩大医保覆盖面,控制整体医疗费用——中国和美国的医改指导思想在一般意义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同样是要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并控制相对较高的医疗保健价格。”沙江称,中国医改与美国不同的是,由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特点,中国政府有决心的改革推进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例如,全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很快就能够达到政府预定的目标,虽然保障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不过,中国新医改已明确,加大政府投入,使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本质。
中国政府承诺,为保障改革措施的落实,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仅2009年就新增1700亿元投入。与美国相比,中国新医改的推进相对阻力较小。由于基数较低,部分新医改措施容易发挥出立竿见影的作用。
“中国新医改后,市场扩容影响大于降价影响,整合带来效益会更大。”沙江指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广是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09年10月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中,约有45%的品种价格作了适当下调,平均降价12%左右;约有49%的品种价格未作调整;还有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
从降价幅度来说,本次价格调控比较温和。事实上药品降价对于中国医药行业来说不是新鲜事。从上世纪末以来的20多次降价,确实影响了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
但是医药行业具有较强的变通和适应能力,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控制成本,医药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在受到持续的降价冲击后不降反升。
美国的新医改将重塑美国和全世界制药业版图。浙商证券分析师姜恩铸称,美国医改核心之一是降低医疗成本,其中重要的就是降低药品价格。
美医改意在重塑其全球制药业版图
沙江指出,美国的药价比其它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高出50%,即使是假设整个制药业的全球研发成本都必须由美国承担,美国药品价格仍存在相当高的溢价。
除此以外,为减轻新医改定价压力,美国医药巨头将采用削减成本、外包生产等手段来过渡。中国占据着世界原料药市场60%的份额,有显著的规模优势。为降低成本,世界制药巨头一定会增加对华的原料药,尤其是特色原料药的采购。此外,随着美国制药巨头生产和服务外包量增加,以及3000多万美国人加入到医保体系中所带来的新增处方,中国企业势必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但是,中国医药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依然困难重重。因为美国严格限制药品,特别是处方药的进口(这将严重影响美国制药行业利润)。通过对参、政两院院外游说,制药行业有能力影响甚至左右美国政策和法规制定。
另一方面,中国新医改对美国医药业来说也是一片蓝海。美国一系列重量级创新药物的推出使美国医药行业经历了高速成长的20年。但是,目前重量级药物的专利期已经或将要过期,研发和并购部门又难以提供足够的新产品来弥补专利失效导致的销售额缺口。
近年来,美国国内销售增长速度显著下降,要走出困境,美国医药企业不得不依靠其他医药市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