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医保目录带来积极猜想,措施落地方能实现普惠
刘正午
2009年11月的最后一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上发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下称医保目录),兑现了该部门此前公开表示的会在“11月底前公布医保目录”的承诺。人保部这一次公布的新目录,结束了上一版(2004版)医保目录执行近6年的历史进程,不管是对于老百姓还是医药产业,都是一件好事。
首先,就百姓用药来看,本次公布的新版医保目录在目录药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做了较大的增补和改善。增加的药品都是近几年上市的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新药。民族药和中药饮片则将按现有政策继续执行。同时,新版医保目录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治疗性药品全部列入甲类药品,此举不仅将加速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国家药物政策统一性和权威性,也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医保可选择报销药品。从理论上推想,新版医保目录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普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我国的人口健康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其次,对于医药产业来讲,代表着目前国民药物最大采购订单的新版医保目录能够增加新药和调整品种,无疑会带来医药市场的明显增长。在2004年版的医保目录中,最晚仅能筛选到2002年上市的新药,新版医保目录让2002~2007年间,未能列入上一版医保目录的临床验证具有优势的国内上市新药等得心焦。目录的调整对制药企业研发创新的信心必定是极大的鼓舞,为更多优势产品集中在基本医疗用药的国内制药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鼓励,例如很多国有大型制药企业为了满足基本医疗保障用药的需求而必须保证一些低毛利产品的生产,医保目录的扩容无疑让这些企业在规模效益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尽管医保目录作为我国新医改制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及时推出给了我们很多积极的猜想,但毕竟医改是一个国家层面的系统工程,落实到细节还有待一些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我国目前医疗保险还没有覆盖到所有公民,医保的公益性难以实现普惠。人保部确定的2009年推进医保覆盖的工作目标是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保人数要达到3.9亿,加上新农合的8亿多人,整体上今年将有超过12亿中国公民能够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应该说这是比较乐观的预测,以200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28亿计算,意味着仍有约1.28亿人要自费看病、买药。
另外,尽管医保政策的框架已经树立起来,但落实医保制度的关键执行机构的改革还未起步。在大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以及社会药店纳入医保定点服务机构方面,都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推进:①彻底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不当医疗机构补偿模式,加大政府财政补贴,让临床诊疗不再以大处方、高价药逆向淘汰基本药物;②加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以经济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解决老百姓简单的头痛脑热,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最大效率运转;③加大医保体系建设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和对零售药店进入医保定点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在方便老百姓看病取药的同时,推动药品零售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以今日中国的医保体系建设来看,新医保目录公布标志着国家层面的整体政策框架建设与执行指南的制度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目前也进入关键的制度落实与执行阶段。由“知易行难”的经验可知,制定制度尚易,执行制度方难,但愿已经在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求索了60年的中国能够在新医保体系建设上实现“知行合一”。